春分過后,氣溫回暖但晝夜溫差大,濕度變化頻繁,易影響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導致局部血液循環減慢,進而引發關節疼痛和不適。
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難以迅速適應溫度變化,更容易使風寒濕邪侵襲體內,加重關節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問題并非老年人的專屬。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我國超過1億人受到骨關節問題的影響,且這一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
本期【大咖開講】,特邀廣東省中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學博士,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骨關節退變與損傷專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偉毅醫生,帶來科學的關節養護解讀,教你延緩關節衰老,保持關節靈活。
Q
年紀大了關節就開始疼痛,這是為什么?
關節出問題既受自然生理因素影響,也與多種后天因素有關。年齡增長、使用頻繁,會導致軟骨磨損、韌帶彈性下降。以膝關節為例,它由關節軟骨、半月板、軟骨下骨及韌帶構成,結構精密,稍有損傷就會影響其運動軌跡。
關節磨損時,身體會啟動代償機制,如韌帶松弛導致關節不穩,骨質增生會生成骨贅以恢復穩定。磨損與增生并存正是骨性關節炎的關鍵特征。
多數人代償能力較強,O型腿或X型腿人群借助藥物、理療或中醫外治(艾灸、針灸、敷藥)即可維持日常活動,即使軟骨全磨損后,硬化軟骨下骨仍能支撐長距離行走且無痛。
Q
哪些行為容易加速關節退變?
關節退變雖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但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為會加速關節退變的進程。
缺乏運動:關節靠運動維持靈活穩定,缺乏運動則會導致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力量減弱,無法分擔壓力,穩定性降低,從而加速退變。
過度運動:長期高強度、高頻運動,關節負荷大,軟骨磨損快,易出現疼痛、腫脹等退變現象。
運動姿勢不當:姿勢不正確會使關節受力不均,局部壓力過大,加速軟骨磨損,引發退變。
其他因素:若關節受到嚴重外傷(如骨折、脫位、韌帶斷裂等)而未及時、正確治療,恢復時易畸形、不穩定,加劇軟骨磨損,加速退變。
Q
關節損傷不可逆,如何幫助關節抗“衰老”?
現代醫學表明,關節損傷不可逆,軟骨退化或半月板撕裂后難以靠自身完全修復。因此,延緩關節衰老關鍵在于早期預防與科學養護。
首先,運動是重點,需遵循“因時制宜、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原則。在職人群可將15分鐘碎片化運動(引體向上、卷腹等)融入日常,搭配散步等有氧運動。
運動強度因人而異,年輕人可適當進行籃球等高強度運動,中老年人應避開深蹲等傷膝動作,選擇八段錦等養生運動。同時要循序漸進提升運動強度,以此維護關節健康。
此外,可借助中醫智慧延緩關節退化:
傳統療法:內外兼修,通經活絡
艾灸療法:中醫主張“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艾灸能借熱力刺激穴位,改善局部血運,促進炎癥吸收,配合關節保暖,可降低膝關節炎發生概率。
足浴養生:用艾葉、紅花等中藥或熱水泡腳,能加速代謝廢物排出,為軟骨補充營養。
中醫內治:滋補肝腎,固本清源
中醫認為關節問題與氣血、肝腎功能相關。人到中年,氣血漸衰、肝腎虧虛,易出現腰膝酸軟、關節隱痛。唐代《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的獨活寄生湯,能補氣血、強筋骨、祛風濕,從根源延緩關節退化。
外源補充:營養補充,強化修復
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是軟骨基質的重要成分,可增強軟骨彈性,膠原蛋白能提升韌帶韌性。適當補充,有助于軟骨修復,維持關節活力。
關節退變雖因年齡增長不可避免,但科學養護能有效延緩。一旦關節疼痛,切勿忽視,盡早干預,可讓關節保持“年輕”,提升晚年生活質量。
0
換一換
0
無限極服務
微博
無限極(中國)
無限極視頻號
紛享薈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