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春意正盛,大自然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機。然而,此時的氣候依舊多變,在忽冷忽熱、晴雨交替間,脾胃的正常功能極易受到影響。
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功能一旦失調,身體的氣血運化就會受到影響,從而打破體內的平衡狀態,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月9日,值國際護胃日之際,本期《大咖開講》,特邀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碩士、廣東省三甲中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中醫師楊昌河為大家帶來春季脾胃調養指南,助你的身體與自然同頻共振,重拾平衡的節律,以活力姿態擁抱美好春日。
Q
為什么春季脾胃易出現問題?
在中醫理論體系中,人體與自然節律緊密相連。春季自然界陽氣升發,人體陽氣也順應趨勢向外舒展。一旦陽氣升發受阻,各種健康問題便會接踵而至,脾胃失和就是常見問題之一。
此外,春季風邪強盛,常夾寒邪或熱邪,侵襲人體肌表后影響臟腑功能,脾胃作為氣機升降樞紐,首當其沖。脾胃主運化水谷精微,在外邪干擾下運化失調,引發食欲不振、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問題。
加上春季多雨,天地間濕氣較重。依據中醫理論,脾胃喜燥惡濕,此時脾胃功能極易被重濁黏膩的濕邪所侵犯。
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濕邪阻礙脾胃升降,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進而引發頭暈頭重、肢體困乏、大便黏膩等問題。
Q
如何在春季有效地改善脾胃問題?
春天是陽氣生發、萬物復蘇的季節。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體同樣順應這一趨勢發展變化。脾胃主消化吸收,與飲食直接相關。故而春季調養脾胃,需遵循 “順時而養”,調整飲食,做到 “順時而食”。
飲食清淡:
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生冷食物,比如冷飲、生冷瓜果等,這些食物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消化不良、腹痛等問題。
省酸增甘: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甘味入脾助運化,大家在春季的時候可以多吃如小米、大棗、山藥、薏米、桂圓等食材。
其中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可以健脾補肺,也能祛濕化痰,補中有清,以去濕濁見長,適合春季濕氣重的人群;山藥則能健脾養胃、補腎益肺,兩者搭配制作成薏米山藥粥,有潤肺清熱、健脾益氣的功效,很適合春季養生。
應季時蔬:
除此之外,春季人體肝氣旺盛,致使肝木之氣過于旺盛,便會抑制脾土。對脾胃的消化吸收有所抑制,容易出現脹氣,胃口減退的現象。
應季綠色蔬菜,富含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等,有助于健脾養胃,疏通腸道。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芹菜、菠菜、竹筍、茼蒿等。
春季調養脾胃還有哪些小妙招?
常練八段錦
養成運動習慣,推薦大家常練八段錦,動作簡單但非常有效。其中,第三個動作是“調理脾胃須單舉”,通過一上一下的拉伸,可以調理脾胃功能,促進消化。特別是飯后練習,可以幫助脾胃運化,避免積食。
情志調節
春日陽氣浮越,人容易心浮氣躁,建議情緒波動時端坐深呼吸,日常多欣賞自然美景,保持好心情,能讓脾胃免受情志之傷。
日常也可以進行戶外散步,讓身體沐浴在春日暖陽下,使精神得到舒展,心情也隨之愉悅開朗。
0
換一換
0
無限極服務
微博
無限極(中國)
無限極視頻號
紛享薈商城